沈阳工业铝合金:技术突破与场景延伸构建产业新生态
2025-10-10 来自: 沈阳顺益德铝业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30
随着国产大飞机量产提速与绿色制造政策深化,沈阳工业铝合金产业正凭借 “技术深耕 + 场景创新” 的双重优势,实现从基础材料供应向产业链核心环节的跨越。从航空航天精密构件到电解铝节能技术,从老牌企业焕新到新兴基地落地,沈阳正以全链条升级重塑工业铝合金产业竞争力。
技术攻坚:航空级加工与绿色生产双线突破
在沈阳航空产业集团与科德数控共建的大飞机结构件工艺验证中试基地,国产五轴装备正精确加工铝合金框架壁板零件,通过型面精度控制与形变优化技术,破解复杂构件量产瓶颈。这种技术突破已延伸至民用领域,本地企业开发的 6061 合金结构件通过工艺改良,在保障结构稳定的同时实现减重 18%,适配新能源储能设备与医疗仪器需求。
绿色生产领域同样成果显著,中铝沈阳院研发的深度节能铝电解技术体系,使吨铝直流电耗降低 700-900kWh,氟化物排放浓度仅为国标的 1/6,该技术已完成国内 70% 电解铝产能改造,累计节电超 300 亿 kWh。“从原料生产到精密加工,技术创新贯穿全链条,这是沈阳工业铝合金的核心优势。” 行业分析师指出。
场景拓展:从装备制造到航空轻量化的跨越
沈阳工业铝合金的应用边界正持续拓宽。沈北新区一季度开工的亚太汽车轻量化铝材制品东北总部基地,将聚焦汽车用铝合金构件研发,填补区域优良轻量化材料产能空白;而沈冶重装通过技术升级,从传统制铝装备制造延伸至风电、核电领域,其生产的铝合金部件助力新能源装备性能提升,企业本地配套率已从 30% 升至 75% 以上。
在航空领域,沈阳工业铝合金已实现从 “材料供应” 到 “工艺验证” 的升级。大飞机中试基地针对铝合金接头支架的复杂曲面加工难题,建立多轴协同加工平台,为民营企业进入航空供应链提供技术认证支撑,推动区域产业制造跃迁。
生态构建:老企焕新与产业集聚形成合力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沈阳工业铝合金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拥有 80 余年历史的沈冶重装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与金融赋能,营收较重整前增长近 14 倍,成为世界三大制铝设备供应商之一;远大铝业则将数铣自动编程技术应用于幕墙铝材加工,推动建筑用铝合金向智能化生产转型。
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沈北新区航空配套产业园、大飞机中试基地等项目形成联动,涵盖原材料生产、优良加工、装备制造的完整链条已初步成型。“沈阳正以技术共享、资源协同破解产业分散难题,打造东北工业铝合金产业核心区。” 沈阳市工信部门相关人员表示。
随着《铝产业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落地推进,沈阳工业铝合金正加速向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渗透。从节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到精密构件的国产化突破,区域产业正以务实创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生态。